top of page

藥貴自知(一)沖劑與湯藥


藥貴自知(一)沖劑與湯藥

我是醫師,也是藥工。

但到底我會不會因為這篇文而被劈死?

在說開大開細之前,

先談論何謂「知道自己在開甚麼」。

吳鞠通早就說了大家開的四君子,常都有三個藥是偽君子。

如果用吳鞠通的標準來評價,大概也沒有幾個人開著“足夠質量”的藥。

吳鞠通醫案中,還展現了一眼就能看出病人本來買的是垃圾肉桂,會沒效;

然後買了新的,一眼看出是青化甜油神桂,會有效。

所以吳鞠通也是個厲害的藥工。

按現在標準,他看藥相信比最少八九成業者要好。

他能辨藥,那就能直接按先輩醫師記述去用藥,直接吸收醫著了。

我說這種話,當然是在以「地圖炮」形式批判當代中醫教育。

中藥商品認識太少,人家給你甚麼藥就以為是甚麼藥。

都不分商品,不辨炮製,不評功藝。

我甚至敢說,醫師行頭裡面懂得甘草的醫師只是很少很少;

懂得人參的我看更加不會多。

也所以為何蒲輔周說,甘草一錢兩錢很有差了。

這完全沒錯,他用的差一兩錢差很遠;但現在的呢?

甘草沒長好;兼且一早泡完水了,糖又多過蜜。想找出來分別都不容易。

這種龜板鱉甲隨便用。保證用到退休也學不懂怎麼用三甲復脈湯。

更不會知道三甲復脈湯可以達到甚麼效果。

那麼,沒有控制藥物質量的醫師只能從「結果」評論。

但結果是因為藥物差呢,還是辨證不準呢,分不清。

副作用是因為製劑不得法;煮不得法;量藥有誤;辨證有誤呢? 弄不懂。

例如桂枝,顆粒劑和嫩桂枝尖是兩回事。

有很多時候,大方就會出來。像我這樣水平低的話,遇上藥物質量不好,

只能更大的方去求個心安。

所以很多同業,拿著很質量普通的藥去經營,或者只用沖劑,

我覺得十分可惜,畢竟他們有水平,能用好藥必會更好;

但也是十分敬佩的,能在這樣的環境工作。

沒有把握好藥物質量,

沒有經歷過甚麼是「最好」。我認為那些同業說的「臨床經驗」都沒有交流意義。

甚麼甚麼沖劑都可以呀 / 我有經驗那樣沒問題呀。

但比較過用好藥的話,病人可以好成那樣呢?

要比較那個「更好」,連自己最常用的藥都沒有比較過,就沒有認知意義。

可以有「療效」,但無法量化,甚至qualitative比較都沒有,

那麼這種「評比」就不說也罷了。

我自己就試過感冒,用等效量四倍的沖劑沒效。一倍量的湯藥效果完勝。

而在西方這些文,很少說甚麼甚麼最好,各有用處。大用少用姑且不評。 (看大病救病人的命,是大用;看小病维持醫師的生計,也是大用呀。)

而方便也確實有方便的好處,排不出 “兵器譜”出來。

但說一個Bottom Line,即是最基本底線的推論。

我不說藥物質量和製作工藝,輔料的情況,

但就配搭的精準和同煮的化學反應。

一個稍微注重學術和病人知情權的醫者,

怎麼好意思去說“藥粉和傳統湯藥一樣“?

「權宜之計」當然是「權宜」,但誰會把權宜之計說得像道統?

說得用理論上最強方案的醫師是「自大狂妄」呢?

(人家有副作用,人家自己會承擔。又不是強毒性損害病人)

在下開的方都不太少,得罪人多,求穩當為主,但也盡求沒藥多餘,

所以亦常自認不足,叫學生別來。

如果從純綷藥師來看,從現代制劑入手。

沖劑和湯藥對我而言確實很不同,根本不是一個東西。

從西藥而言,這樣改劑型是一定要重新註冊的。

而且需要很嚴謹的論證去證明兩種真的從「原料;煮製;化學作用;釋出;吸收」也一樣,或者要清楚說明有甚麼不一樣。

兩者亦不可能輕言「相等」。所以有兩種處理,也是合理,

可是傳統執方而治,也是十分有度的,下回再續。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