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《象數思維》系列之一:中醫的「五X」是否一種「本體」?

中醫哲學系列:中醫的「五X」是否一種「本體」?

中醫有一個模型,叫做「臟象」模型。即是把人體或其他不同範疇,置於陰陽五行系統中分析。然而這個系統的特性很少討論,所以往往有把「本體」和「象徵」兩者關係不夠準確帶來誤導。今小文一篇,說明一下內容。

一)「陰陽五行」的本質是甚麼?

陰陽五行,說得簡單一點,即是「二分法」和「五分法」,即是把事物按兩種不同的原則作出分類。

陰陽的二分法:例如亮度的光明與黑暗;溫度的高溫與寒冷等等

五行的五分法:《尚書‧洪範》曰:「水曰潤下,火曰炎上,木曰曲直,金曰從革,土爰稼穡。」其實即是五種「變動」,有「有潤下的性質,則歸類為水」;「有炎上的性質,歸類為火」,把五種變動的性質作不同歸類。所以準確的英語翻譯,是5-phase,不是5-element。跟西方四元素是差天共地的。

至於八卦其實也是類同,《繫辭》:「聖人立象以盡意,設卦以盡情偽」。「卦」作出抽象的比擬,把其中變化的方式以卦象來模擬表達。簡單一點,就是一種「模型」的思路,把萬事萬物用比擬的方法納入「六十四卦」的變化模型之中。

二)「五X」是謂一種「象徵」與比喻來描述「氣」的不同方面

承上,《黃帝內經》對人體的「氣」的模型系統,就是「臟象」,並非單純肉體的器官,更準確的一組功能的集合體。一個「臟」,就代表了一種「氣的變化」。某臟失常,代表的是「某種氣的變化功能失常」。而「氣」,除了能量以外,也帶有「本體」的性質在裡面,而各種「五X」,則是「氣」的外顯。

三)「象徵」是按事物「氣」的特徵去歸類

「氣」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「本體」,而「象徵」則經常作為外顯和操作體系來談論。近年有很多有趣的說法:「開藥就是開時間」、「開藥就是開空間」、「開藥就是開四季」。 通不通? 當然都通,因為這些把時間、空間、季節的五分法,其實一樣只是「氣的模型」,只是語言換了。如果換個語言,思考點多了,就隨意換。倒過來不換,也無妨。開藥的本質,還是氣的調整,可以用寒熱,可以用生長化收藏等模型去理解,說穿了就是氣的調整,怎麼說本質都一樣,完。

四)反過來,「象徵」的描述,有否「氣」的本體論意義?

有很多「五X」是五行在世間的外顯的描述。例如「五數」五六七八九,各有歸屬,意即「在數字這個範疇要分五行的話就是這樣」。其他核心的還有五時、五味、五華、五體、五音,不按其範疇獨立抽出,有否其氣的功效?例如同一藥材,面對不同方向喝會否不一樣呢?把別人的頭髮接在自己的頭髮上,有否藥效呢? 第二點,在《黃帝內經》體系,把「文字符號」寫在人身上,有否效果呢?顯然是沒有的。

(當然有人說有,例如喝符水。但這不是中醫了。)

如果你認真思考,反例將會非常多。會不會聽著一個音調,就能調氣? 會不會放個耳機在胸口播放音調就有效?看著穿著某個顏色就會有「氣的作用」?等等不一而足。

五)比類取象後,需要「驗象」以證效

所謂的「象」,甚麼都可以比擬,但需要限制。否則反例多,推算力弱。例如古代本草、古代針灸,是從臨床而來,服用得效方歸入模型之中。而不是反過來,用模型的「語言」來推論東西對氣的功效。最多就是按模型的方法,作初步推測而矣,實際最終仍要實效檢驗其對氣的作用。

六)不是中醫體系的疑似醫學?

而各種「取象推論」無非都是後世之言,以結果反推出前面的過程。從邏輯上,「變項」非常不穩定,隨意加減,有強烈的「把反例解釋走」的傾向。這種內容,建議各位慎重。並不是說有這種言論的朋友,就全盤無一可取,但就以學術論學術而矣。大家知道,這些內容可以在心中就其邏輯性、合理性、與《內經》及歷代醫家得效路途的相似性,有一個把握就好。

李致重, 中醫藏象系統要素結構略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